單開(kāi)道岔由轉轍器、轍岔、護軌及連接部分和岔枕組成。在檢查單開(kāi)道岔時(shí)選用工具:校對量具(軌距尺、支距尺、弦繩、木折尺)在檢查記錄本上填寫(xiě)日期、站名、道岔編號、道岔型號。
道岔是把一條軌道分支為兩條或兩條以上的軌道,使機車(chē)車(chē)輛由一條線(xiàn)路轉往另一條線(xiàn)路的基本設置。道岔號碼使用轍叉號來(lái)表示的,叉心兩邊工作邊的交角,稱(chēng)之為轍叉角,轍叉角的余切值稱(chēng)之為轍叉號數。
單開(kāi)道岔由轉轍器、轍岔、護軌及連接部分和岔枕組成。轉轍器是用來(lái)引導機車(chē)車(chē)輛由正線(xiàn)轉向側線(xiàn)或由側線(xiàn)轉向正線(xiàn)的轉向設備;轍岔及護軌是使機車(chē)車(chē)輛的車(chē)輪由一股鋼軌越過(guò)另一股鋼軌的過(guò)渡設備;轉轍器和轍岔由連接部分連接。
在檢查單開(kāi)道岔時(shí)選用工具:校對量具(軌距尺、支距尺、弦繩、木折尺)
在檢查記錄本上填寫(xiě)日期、站名、道岔編號、道岔型號。
檢查道岔17尺軌距和水平,順序不能錯。尖軌前順坡終點(diǎn),尖軌尖端;尖軌中;尖軌跟端直股;尖軌跟端曲股(導曲線(xiàn)起點(diǎn));尖軌跟端后直股(距尖軌跟端1.5m);
導曲線(xiàn)前部(距導曲線(xiàn)起點(diǎn)3m);導曲線(xiàn)中部;直股中;直股后;導曲線(xiàn)后部(距導曲線(xiàn)終點(diǎn)4m);
轍叉曲股前;轍叉曲股中(同時(shí)測量查照間隔和護背距離);轍叉曲股后;轍叉直股后;
轍叉直股中(同時(shí)測量查照間隔和護背距離);轍叉直股前檢查支距:
9號道岔為:144、201、281、382、506、652、820、1011、1201mm,9尺;
12號道岔為:144、188、243、311、391、483、587、703、831、972、1125、1229mm,12尺。
檢查各部軌輪槽寬:尖軌刨切部分(尖軌工作邊與基本軌工作邊之間的最小距離為65mm;容許誤差為-2mm);尖軌跟端槽寬(74mm);
轍叉心軌輪槽寬(在心軌寬40至50mm范圍內為46mm容許誤差為+3-1mm);
護軌軌輪槽寬為42mm容許誤差為+3-1mm測量位置與檢查軌距水平的位置相同);
檢查尖軌動(dòng)程:直尖軌為142mm;
曲尖軌為152mm測量位置在尖軌第一拉桿中心處測量;檢查道岔的高低、方向、尖軌是否密貼、道岔是否爬行、聯(lián)結零件是否傷損、道床是否豐滿(mǎn)無(wú)塌碴。圈畫(huà)超限處.
一、P43、50 9號、12號 P60AT9號軌距水平檢查位置

注: 9號道岔S2=15 12號道岔S2=10
S3=10 S3=7
S4、S5=4 S4、S5=4
S7、S9、S11=15 S7、S9、S11=10
二、P60AT12#(專(zhuān)線(xiàn)4128、木枕)
序號 |
檢 查 位 置 |
說(shuō) 明 |
S1 |
尖軌前順坡終點(diǎn) |
第4螺栓 |
S2 |
尖軌尖端 |
尖軌實(shí)際起點(diǎn)(距尖軌尖端50~100mm) |
S3 |
尖軌中前 |
距尖軌尖端2728mm(曲股軌距1442mm) |
S4 |
尖軌中部 |
框架尺寸位置(豎切起點(diǎn)) |
S5 |
直股尖軌跟端 |
第3螺栓 |
S6 |
曲股尖軌跟端 |
同上 |
S7 |
尖軌跟端后直股 |
基本軌接頭3、4螺栓 |
S8 |
導曲線(xiàn)前部 |
基本軌接頭3、4螺栓 |
S9 |
直股中部 |
內配軌接頭3、4螺栓 |
S10 |
導曲線(xiàn)中部 |
同上 |
S11 |
直股后部 |
外配軌接頭3、4螺栓 |
S12 |
導曲線(xiàn)后部 |
同上 |
S13 |
直股轍叉前 |
轍叉3、4螺栓 |
S14 |
直股轍叉中 |
同時(shí)量1391、1348 |
S15 |
直股轍叉后 |
轍叉3螺栓 |
S16 |
曲股轍叉前 |
轍叉3螺栓 |
S17 |
曲股轍叉中 |
同時(shí)量1391、1348 |
S18 |
曲股轍叉后 |
轍叉3、4螺栓 |
三、P60AT12#(專(zhuān)線(xiàn)4249)
序號 |
檢 查 位 置 |
說(shuō) 明 |
S1 |
尖軌前順坡終點(diǎn) |
第1號枕 |
S2 |
尖軌尖端 |
第8號枕 |
S3 |
尖軌中前 |
第12號枕(距尖軌尖端2340mm,側向軌距1439mm) |
S4 |
尖軌中 |
第17號枕(距尖軌尖端4681mm) |
S5 |
尖軌中后 |
第22號枕 |
S6 |
尖軌跟端直股 |
第28號枕 |
S7 |
尖軌跟端曲股 |
同上 |
S8 |
導曲部分直股前部 |
第37號枕 |
S9 |
導曲部分曲股前部 |
同上 |
S10 |
導曲部分直股后部 |
第46號枕 |
S11 |
導曲部分曲股后部 |
同上 |
S12 |
直股轍叉前 |
第54號枕 |
S13 |
直股轍叉中 |
第57號與58號岔枕間,同時(shí)量1391、1348 |
S14 |
直股轍叉后 |
第63號枕 |
S15 |
曲股轍叉前 |
第63號枕 |
S16 |
曲股轍叉中 |
第57號與58號岔枕間,同時(shí)量1391、1348 |
S17 |
曲股轍叉后 |
第54號枕 |
四、P60AT12#(SC330)
序號 |
檢 查 位 置 |
說(shuō) 明 |
S1 |
尖軌前順坡終點(diǎn) |
第1號枕 |
S2 |
尖軌尖端 |
第5號枕 |
S3 |
尖軌中前 |
第11號枕(距尖軌尖端2830mm,側向軌距1442mm) |
S4 |
尖軌中 |
第16號枕(距尖軌尖端5641mm) |
S5 |
尖軌中后 |
第21號枕 |
S6 |
尖軌跟端直股 |
第26號枕 |
S7 |
尖軌跟端曲股 |
同上 |
S8 |
導曲部分直股前部 |
第32號枕 |
S9 |
導曲部分曲股前部 |
同上 |
S10 |
內配軌接頭直股 |
第38號枕 |
S11 |
內配軌接頭曲股 |
同上 |
S12 |
導曲部分直股后部 |
第46號枕 |
S13 |
導曲部分曲股后部 |
同上 |
S14 |
直股轍叉前 |
第54號枕 |
S15 |
直股轍叉中 |
第57號與58號間,同時(shí)量1391、1348 |
S16 |
直股轍叉后 |
第63號枕 |
S17 |
曲股轍叉前 |
第63號枕 |
S18 |
曲股轍叉中 |
第57號與58號間,同時(shí)量1391、1348 |
S19 |
曲股轍叉后 |
第54號枕 |
五、P60AT12#(SC325)
編 號 |
檢 查 部 位 |
說(shuō) 明 |
S1 |
尖軌前順坡起始點(diǎn) |
第1號枕 |
S2 |
尖軌尖端 |
第4號枕 |
S3 |
尖軌中前部 |
第8號枕 |
S4 |
尖軌中前部 |
第12號枕 |
S5 |
尖軌中部 |
第16號枕 |
S6 |
尖軌中后部 |
第20號枕 |
S7 |
尖軌中后部 |
第24號枕 |
S8 |
尖軌跟端直股 |
第28號枕 |
S9 |
導曲部分直股前部 |
第32號枕 |
S10 |
導曲部分直股中前部 |
第36號枕 |
S11 |
導曲部分直股中部 |
第40號枕 |
S12 |
導曲部分直股中后部 |
第44號枕 |
S13 |
導曲部分直股后部 |
第48號枕 |
S14 |
轍叉直股前部 |
第51號枕 |
S15 |
轍叉直股中部 |
第55號枕與第56號枕間 |
S16 |
轍叉直股中后部 |
第59號枕 |
S17 |
轍叉直股中后部 |
第63號枕 |
S18 |
轍叉直股中后部 |
第67號枕 |
S19 |
轍叉直股后部 |
第72號枕 |
S20 |
轍叉曲股后部 |
第72號枕 |
S21 |
轍叉曲股中后部 |
第67號枕 |
S22 |
轍叉曲股中后部 |
第63號枕 |
S23 |
轍叉曲股中后部 |
第59號枕 |
S24 |
轍叉曲股中部 |
第55號枕與第56號枕間 |
S25 |
轍叉曲股前部 |
第51號枕 |
S26 |
導曲部分曲股后部 |
第48號枕 |
S27 |
導曲部分曲股中后部 |
第44號枕 |
S28 |
導曲部分曲股中部 |
第40號枕 |
S29 |
導曲部分曲股中前部 |
第35號枕 |
S30 |
導曲部分曲股前部 |
第31號枕 |
S31 |
尖軌跟端曲股 |
第28號枕 |
S32 |
尖軌中后部曲股 |
第24號枕 |
S33 |
尖軌中后部曲股 |
第20號枕 |
S34 |
尖軌中部曲股 |
第15號枕 |
S35 |
尖軌中前部曲股 |
第9號枕 |
六、P60AT18#(專(zhuān)線(xiàn)4223)
編 號 |
檢 查 部 位 |
說(shuō) 明 |
S1 |
尖軌前順坡起始點(diǎn) |
第1號岔枕 |
S2 |
尖軌尖端 |
第6號岔枕與第7號岔枕間 |
S3 |
尖軌中前部 |
第10號岔枕 |
S4 |
尖軌中前部 |
第15號岔枕 |
S5 |
尖軌中部 |
第20號岔枕 |
S6 |
尖軌中后部 |
第25號岔枕 |
S7 |
尖軌中后部 |
第29號岔枕 |
S8 |
尖軌跟端直股 |
第33號岔枕 |
S9 |
導曲部分直股前部 |
第38號岔枕 |
S10 |
導曲部分直股中前部 |
第43號岔枕 |
S11 |
導曲部分直股中前部 |
第48號岔枕 |
S12 |
導曲部分直股中部 |
第53號岔枕 |
S13 |
導曲部分直股中后部 |
第58號岔枕 |
S14 |
導曲部分直股中后部 |
第64號岔枕 |
S15 |
導曲部分直股后部 |
第68號岔枕 |
S16 |
轍叉直股前部 |
第72號岔枕 |
S17 |
轍叉直股中前部 |
第75號岔枕 |
S18 |
轍叉直股中部 |
第79號岔枕 |
S19 |
轍叉直股中后部 |
第83號岔枕 |
S20 |
轍叉直股中后部 |
第88號岔枕 |
S21 |
轍叉直股中后部 |
第94號岔枕 |
S22 |
轍叉直股后部 |
第100號岔枕 |
S23 |
轍叉曲股后部 |
第100號岔枕 |
S24 |
轍叉曲股中后部 |
第94號岔枕 |
S25 |
轍叉曲股中后部 |
第88號岔枕(開(kāi)通曲股時(shí)丈量) |
S26 |
轍叉曲股中后部 |
第83號岔枕(開(kāi)通曲股時(shí)丈量) |
S27 |
轍叉曲股中部 |
第79號岔枕(開(kāi)通曲股時(shí)丈量,同步檢查查照間隔) |
S28 |
轍叉曲股中前部 |
第75號岔枕 |
S29 |
轍叉曲股前部 |
第72號岔枕 |
S30 |
導曲部分曲股后部 |
第68號岔枕 |
S31 |
導曲部分曲股中后部 |
第64號岔枕 |
S32 |
導曲部分曲股中后部 |
第58號岔枕 |
S33 |
導曲部分曲股中部 |
第53號岔枕 |
S34 |
導曲部分曲股中前部 |
第48號岔枕 |
S35 |
導曲部分曲股中前部 |
第43號岔枕 |
S36 |
導曲部分曲股前部 |
第38號岔枕 |
S37 |
尖軌跟端曲股 |
第33號岔枕 |
S38 |
尖軌中后部曲股 |
第29號岔枕 |
S39 |
尖軌中后部曲股 |
第25號岔枕(開(kāi)通曲股時(shí)丈量) |
S40 |
尖軌中部曲股 |
第20號岔枕(開(kāi)通曲股時(shí)丈量) |
S41 |
尖軌中前部曲股 |
第15號岔枕(開(kāi)通曲股時(shí)丈量) |
S42 |
尖軌中前部曲股 |
第10號岔枕(開(kāi)通曲股時(shí)丈量) |
